2015年6月22日星期一

梅熟而雨曰梅雨

  “雨打黃梅頭,四十五日無日頭”是一句諺語。說的是江南一帶,在梅子青黃時節,霪雨不止,且時日較長。現在楊梅名氣遠遠大于青梅,因此大多數人認爲這梅指的是楊梅,而據古語這梅應該是青梅,長成熟後顔色泛黃稱之爲黃梅。記得年少時,我們每家會有幾株青梅,即使童年時零食稀少,但還是不太受我們待見。一則雖爽脆但實在酸澀難以下咽,二則它的樹枝上有很多尖刺,每次摘上幾顆都會傷痕累累,皮開肉綻。後來青梅就漸漸被遺忘了,隨著農民進城的速度加快,田野也荒蕪了,山上的柴火也瘋長,高大的青梅樹就漸漸地被隱沒在樹林中,退化成野樹,無人問津了。
  而楊梅近十年來名聲大振,尤其是仙居楊梅。記得我們年少時,楊梅幾乎都是野生的楊梅,個小酸甜,其主要味道以酸爲主。到了成熟的季節,叢叢綠葉中透著星星點點的紅,誘惑著饞嘴的孩子和大人們。野生的楊梅樹都很高,要攀爬上去才能摘到,並且樹上有很多的楊梅辣,那是一種很大的蟲子,藏在楊梅葉子中間,一不小心就會被叮咬,叮咬後馬上會起一個大包,並且疼癢難耐,抓破之後一不小心還會皮膚潰爛。野生的楊梅看著很紅,但是一入口卻是奇酸無比,吃了一顆楊梅不由自主地眯眼牙酸,一次吃幾顆野生楊梅,吃飯的時候牙齒就軟得不是自己的了。一山一水一故事,一樹一梅一回憶。現在每每想起令人恐懼的楊梅辣和酸酸的野生楊梅,遙遠的童年回憶一點一點真真切切地湧現在眼前,隨著回憶牙齒泛酸的感覺也是如此真實。
  江南地區一般在端午前後入梅,《四時纂要》裏有言"梅熟而雨曰梅雨”。昨日,一群好友相約去仙居摘楊梅。現今的楊梅經過不斷嫁接改良,無論是味道還是品相,早已不可同日而語。遠望漫山的楊梅林,一簇簇似小山包,蒼翠欲滴,根本未透露半分楊梅紅色。待走近才發現粒粒紅果點綴其間,凝翠流碧,閃紅爍紫,宛若灼灼星火,如入其境,大有“未嘗涎已流”之感。東魁楊梅像乒乓球般大小,紅得鮮欲滴,紫得黑紅發亮。聽說黑紫色的最甜,在陽光的照耀下,像黑珍珠似的發出光來。但是黑紫色的往往長在最高處,采摘頗有難度。我伸手摘了顆黑紫色的,迫不及待地往嘴巴裏送。“撲哧”一口咬下去,汁水紅裏帶黑,甜甜的,從牙根一直流到舌頭,甜潤心脾。女兒卻是摘了放在籃子裏,說新鮮的有刺,要等等再吃。等她開始吃,沒吃幾口,楊梅汁就星星點點染紅了雙手和衣服。采摘的樂趣此起彼伏,無奈天公不作美,本來還是小雨,片刻間卻越下越大,意猶未盡的我們只得下山避雨。
  在仙居流傳著這樣的說法:“日啖楊梅三百顆,不辭長做仙居人”。東魁楊梅號稱楊梅王,比普通楊梅大兩三倍,以其果大、色豔、味美享譽天下。東魁楊梅每只有乒乓球大小,大的一只就有一兩多重,如果你是櫻桃小嘴,一只楊梅,得咬許多口,更難得是東魁楊梅不是大而無當,它同樣酸甜美味,令人回味。
  身爲仙居人看著各地朋友紛至沓來來仙居摘楊梅,著實爲之驕傲,是因爲有仙居的青山綠水,好山好水,才會有如此鮮嫩欲滴、甘醇甜美的楊梅。